查看原文
其他

沙漏心得:如何减少生活中的遗憾?

连休一周 连休一周
2024-09-20


哲学三问:我是谁?从哪来?到哪去?关于生活的意义,难免困惑,我最初找到的答案也是生活没有意义,意义是自己赋予的。


可是赋予什么意义?虽然我们最终都会离开,但毕竟还剩一些时间,每天怎么过,才能多一些幸福,少一些遗憾?经过长期学习、反复思考和探索,把我这几十年的认知结论,梳理成小作文,分享给朋友们。为了尽可能全面表达清楚,难免啰嗦,理解万岁。

本文核心观点:只要不违法犯罪,注意安全,这辈子想怎么活就怎么活(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就是最大的成功)。此观点指向的人生观:享受生活,是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。享受生活的方式千万种,试试反过来想:如何减少生活中的遗憾?我找到的答案,可能看起来像是正确的废话:无论财务是否自由,身体是否年轻,放弃追求“很多的可能性”,「做自己真正在意的少数事情」,反而能充分体验生活。

我把答案想象成一个不可逆的沙漏,取名「沙漏心得」:



爱因斯坦说:一切应该尽可能简单,但不能过于简单。

一段话总结「沙漏心得」:在不违法犯罪、注意安全和远离傻叉的原则上,看命运的书、与高人交流和事上练,用时间和精力换来身心健康、好资产和同路人,自然会更自由,更有能力「做自己真正在意的少数事情」,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遗憾。幸福就藏在这些人事物里面。

我理解的自由是「有的选,不用被迫在意,并且有能力约束自己的思考和言行」。自由是幸福的一种方法,但不是唯一方法。我很赞同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彭凯平老师的观点:幸福就是有意义的快乐。找到意义感才能获得幸福。真正喜欢的事情是水到渠成的。


一、沙漏中间细孔
(脆弱且重要)


1、不违法犯罪:避免失去生命和自由,避免伤害他人。

不吸du,不闯红灯,不打架斗殴,不谋财害命等等,避免不幸。正确的事情可以穿越时间保持不变,而错误的事情不得不经常变化,永远都在“创新”,比如骗子的手法。

别“守正用奇”,永远守正守正守正。要是不知对错,就是没有是非观,这辈子很难幸福。查理·芒格说: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,我就永远避开那个地方。反过来想,总是反过来想。

2、注意安全:避免过早死亡,远离可能造成身心伤害、财产损失的风险,生病了有钱治病。

我们容易低估「注意安全」这句正确废话的重要性,总在身体和财务出现问题时,才偶尔意识到它的重要,就像华大集团CEO尹烨说的「身外之物算的太多,性命攸关想的太少」。若真的知道安全第一,就知道身心健康是最大的财富。

走路和开车注意来往车辆不玩手机,不开快车,远离大货车,不吸烟、远离二手烟,拒绝「被迫」喝酒,不为逞强而运动/跑马拉松,避免感染艾滋,避免赌博上瘾,避免上当受骗等等,尽量每天睡够7小时、饮食健康、适度运动,降低患癌概率。

疾病是概率事件,患重大疾病的概率随年龄增长而加大。有钱治病是指按时交国家基础医保费用,并且尽早用较低费用为自己和家人配置合适的医疗保险,提升生存概率,降低财务风险。财富和投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可以不买保险。医疗保障的思路值得单独写一篇。

3、远离傻叉:永远不要低估傻叉的下限,保护好自己。

好人、好企业不断制造惊喜,挑战成就上限,而烂人、烂企业不断制造惊吓,突破各种底线。大师们的经验是:

查理·芒格从爸爸那儿学到的重要的人生和投资课:“X(麻烦不断的人)就是一个活动的地雷,是律师的好客户”。所以芒格不喜欢律师这个职业,尽管做得很成功,还是改行做了投资。

沃伦·巴菲特:和坏人不可能做成好交易。坏人会以各种方式惹火你,但是你赢不了坏人。回避这些人是很有好处的。

唐朝老师:养成良好习惯,拒绝和品质不良者交往,要尽可能早,越晚越难。(网络上)有些人,你只能躲开他才是「唯一」的胜利,反击他,说服他,帮助他,感动他……都只能让自己受更重的伤。


二、沙漏上半部分


0、时间:不可逆且十分有限,「时间是唯一的货币」,是最大的机会成本。

机会成本简单理解就是你放弃的价值,为了得到C而放弃ABDE等等其他选择的最大价值,比如你选择游泳10分钟,这10分钟就无法看电影,花10块钱买吃的,这10块钱就无法买别的。

巴菲特的企业估值大法“All cash is equal. 金钱都是一样的,比较它们就是了”,时间也是一样,“All time is equal. 时间都是一样的,比较它们就是了”。常想想:我用时间究竟创造了什么?换来了什么?我有没有让时间以幸福感更高的形态存在?大师们的方法是:

沃伦·巴菲特25/5生产力法则:写下25个你想达成的目标,圈出最想达成的5个,剩下的20个定为「逃避清单」,坚决不碰,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它们,直到你完成5个最想达成的目标。

查理·芒格说:“一件事如果不值得做,就不值得做好。”如果有了一定的积累,就有了选择的权利,我认为索性选择:不值得做就别做了,一直做值得做的事,做很久很久。

1、看命运的书:阅读是最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。

有知识储备,才看得见机会。知识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融入身体,改变悄无声息,有的书还能让人顿悟,甚至觉醒,「读书改变命运」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。知难行易,“真知,行不难”,保持好奇心,心态开放,大部分真知通过阅读和思考就能获得。而且阅读对一些人来说也是享受,和呼吸一样自然。读好书,本质上也是与高人交流的高效学习法,简单可行。

《穷查理宝典》中查理·芒格说: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——没有,一个都没有。沃伦读书之多,我读书之多,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。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。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。

唐朝老师总结阅读对自己最重要的三大价值:一是无限开阔视野,学会不试图改变他人,“己所欲,亦勿强施于人”;二是知道人一生能真正「懂」的东西极其有限,知识的岛屿越大,无知的海岸线越长,坦然接受「自己是无知的」这个事实,不介意暴露无知,获得指教;三是避免陷入可怜自己的情绪,认为自己的遭遇最悲惨、最值得同情,而是努力做出更好、更理性的选择,去争取那略好一点点的结果(大意)。

第三点让我想起一句话:此刻你所不满意的生活,其实已经是世界上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了。

「阅读的其他价值:①娱乐享受。②代替行万里路。③观摩别人的人生。④学习别人的经验。⑤绕过别人踩过的坑……」

要注意的是烂书太多,为了尽量不浪费生命,怎么选书提供一个小建议:从自己认可的人推荐的书单里,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书。顺便推荐阅读上一篇《我的书单:2021如果只推荐一本书》。

2、与高人交流:争取和智慧的前辈不定期交流。

在绝大部分领域,必须诚实面对自己的无知,某个领域的大师在自身领域的判断能力,何止高人一等。除了阅读、观看和聆听高人的分享,尽量找到一个自己最想成为的榜样,用创造价值的方式创造机会,近距离学习高人的思考方式。比如我就赖在唐书房和唐书院,天天悄悄观察学习唐朝老师的作品和言行。

智慧的前辈通常对自己和生活理解深刻,并且在极个别领域是认知的天花板,有时候一句话就让人醍醐灌顶,大受震撼,能帮助后辈拨开重重迷雾,活得通透。与高人交流的重要程度,犹如那句“当时以为只是平常的一天,回头看发现竟是改变命运的时刻。”

3、事上练:在生活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和判断机会的能力,找到真正在意的事。

生活实践应遵守查理·芒格祖父教导的铁律:“专注于当前的任务,控制支出。”资源永远有限,以「做对的事」为出发点,思考「多赢」的全局最优解,用「合作」的心态做事情,不惹事,也不怕事。将心比心,把人当人。对外重点激励别人的优点,对内重点发挥自身的优势,把个人不足提升到60分及格即可,或者索性尽情发挥个人优势到极致,适度忽略不足。逐步建立饱满的自信心,积极乐观总比消极悲观好一些。

事上练分很多种,主要聊聊耗费大量时间的「工作」,工作永远是为了生活,而不是倒过来。在工作上,查理·芒格认为应该追求三个基本原则,同时满足这三个原则几乎是不可能的(芒格做到了),但应该努力尝试:

(1)别兜售你自己不会购买的东西;

(2)别为你不尊敬不钦佩的人工作;

(3)只跟你喜欢的人同事。

我认为工作中主要学习两门课「如何做好一个生意?如何做一个好生意?」没机会或没能力参与后者之前,通过前者可学到一些工作的基础技能,甚至安身立命的本领,风险是能力再强的人也很难把烂生意做好;后者相对更重要,除了学习基础技能,还需要提升商业思考能力,逐步具备「能发现市场真需求,判断生意模式好坏和规模大小,并调动资源成为一部分供给」的能力。

唐朝老师的工作观念:努力给别人创造巨大的价值,让所有和你接触的人,都能因你而获得巨大的收益,努力让企业离了你就不转了或转速变慢。

工作不局限于上班,工作类型大概分三类:

(1)打工:做高管或专业领域的高手。

有的人不喜欢、不适合或不想做管理,那么努力在某个狭小领域成为专业的高手,也能持续换回不少现金和股权。若没做高管也不是高手,有个安身立命的本领,只上班也能换回现金养家糊口,如果自己挺喜欢手头的工作内容,就这样打工到退休也挺好。

要注意的是若工作内容可替代性强,饭碗容易丢,也要注意一位网名叫「回归常识」的老前辈说的:“再好的职业和收入,也只能脱贫,无法致富。”无论如何,永远只为自己工作,把打工当作练手的机会,积极主动地充分提升自己,是长期最优选择。

(2)做生意:经营一个或多个小生意。

很多小老板比大公司管理层赚得多得多。做小生意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三个原则是:①诚信本分不骗消费者,赚该赚的钱;②消费者导向提供消费者真的需要的好东西;③知错就改知道错了马上改,哪怕再大的代价也是最小的代价。伟大的生意还需要生意模式好+长期竞争优势(含制度和文化等等)+利润之上的追求。

个体如果缺乏生意常识,比如「搞不清楚小生意的需求和供给现状,算不清楚账,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机会」,这种情况下,我认为做生意最重要的确定性+可行性都很低,如果也没有信任的人弥补自己的不足,那么三五年内的失败率接近100%。要记得时间是最大的机会成本,个人建议保守地选择想清楚核心问题再做。

就算自己做生意,也建议追求尽可能授权给对的人,用人不疑,能不管就不管,主要关心重要不紧急的事情,关注生意的核心竞争力是否持续扩大,像购买优质企业的股权一样做生意,我认为是长期最优解。

(3)做投资:管理自己和家人的钱,或有资格、有能力和意愿帮别人管钱。

这会产生所谓的“睡后收入”,即被动收入(钱生钱),哪怕你睡着了,它也在自动增值。相对的,“睡前收入”就是主动收入,你干活就有,不干活就没有,是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换钱。只要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,一个人的财富最初总是靠“睡前收入”。很显然,“睡后收入”占比越高,时间越自由,收入来源全部是“睡后收入”,就进入了财务自由状态。

真正的投资是让你所拥有的购买力增加。投资是人生无法躲避的、持续一生的游戏,因为每一个在基本生存消费后还有金钱剩余的人,已经在做投资。投资错过不会损失,买错才会。你会将自己用时间、智力、体力或者运气换来的财富,放在哪里产生被动收入?投资最需要的不是智商,而是人品可靠和持续学习。通过持续学习尽快找到正确的路,逐步形成完整的、稳定赚钱的投资体系,围绕确定性+收益率,“永远比较、选择和放弃,永远让财富以收益率更高的资产形态存在。” 

我认为在二级市场(股市)唯一正确的路是以格雷厄姆、巴菲特和芒格为首的价值投资,也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,股权代表企业的所有权(而非博弈的筹码),这也是条「长期」收益率最高的路。

“华尔街教父”、“证券分析之父”本杰明·格雷厄姆说:最成功的投资必定是最像生意的投资。投资这件事,门外汉只需少许的努力和能力,便可以达到令人敬佩的结果;若试图超越这唾手可得的成就,便需要付出无比的智慧与无数的精力。

唐朝老师解读投资:假设这家企业是非上市公司,当下的价格我认真考虑后还是愿意买入和持有,就是价值投资。买股票就是买背后的企业,这就是投资;互摸腰包今天买明天卖,指望有人来接手,就是投机。只要在以下三个特征中同时具备任意两个,就是100%赌徒内核,和价值投资一毛钱关系都扯不上①本金是短期资金;②使用券商融资杠杆;③全仓一只个股或一个行业。

摘一段《巴芒演义》原文:我们一路看下来,大师们演示给我们的有复制价值的投资正道,可能就四条:①低费率指数基金模式;②确定机会的套利;③一揽子烟蒂模式;④陪伴优质企业成长模式。走哪条路,由性格和价值观决定,任何人都无法替你做出决定。

关于学习投资的「奖学金」,举个唐朝老师提到的例子:以最常见的30岁以内+20万元本金为范例,在40年以上的投资生涯里,取得10%的年化回报,和15%的年化回报,最终财富差异超过4400万元:

20x1.1⁴⁰=905
20x1.15⁴⁰=5357
5357−905=4452

大部分人一生埋头996,或许工资总额还达不到这个数值,更何况回报率还可以更高,还会新增本金投入,最终的奖学金数目或许会让人瞠目结舌。有人说看不懂财报,如果看懂财报就可以领到2000万奖金呢?(2000万是含通胀导致购买力下降后的毛估估结果)

其实,学习这些东西的「奖学金」,远不止2000万或者4400万,拿不拿这笔奖学金,是人生的战略选择。每天的996,那只能算是战术勤奋吧。有人,悠闲快乐、幸福一生。有人,忙碌抱怨,两手空空。路,都是自己选的。对吧?

投资是否需要全职?唐朝老师的答案是:如果不是干代客理财的活儿,只是拿自己的资金做投资的话,本身其实不需要去“职业”,业余时间足够了。当然,如果性格上喜欢宅在家里,经济上有能力宅在家里,职业也没什么坏处。需要的条件,我认为——

①有清晰的投资框架,有至少一轮以上牛熊经历,并获得了良好的收益;

②有大约相当于家庭年度支出20倍以上的资金;

③有独处的爱好,有自律的能力,有支持你独处的家人——大致也就可以了。

对(投资)理财和金钱感兴趣并不一定是人生的必须,与其试图改造(自己和)孩子的兴趣,不如挖掘(自己和)孩子的兴趣。

注意,大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,一定要坚定的:远离杠杆,不要做空。巴菲特说:聪明人遭受打击的唯一方式就是利用杠杆。

关于股权投资「」需要学习的两门课:如何正确面对市场波动?如何估算企业内在价值?值得单独梳理至少两篇。


三、沙漏下半部分


“财富是思考的副产品。”有人说财富水平取决于人品、能力和运气,其实长期来看,好运气和坏运气相互抵消,若人品可靠,决定财富水平的只剩下能力,能力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判断能力,良好的判断能力就是综合悟性、学习和深度思考得到的认知结论,与客观现实误差较小的能力。机会从来不缺,缺的是判断能力。我们用时间和精力提升判断能力,大概率可以换来/增加以下四种财富:


1、身心健康:身体健康且心理健康。

用学到的真知避免不幸,提升健康水平,保持心情愉悦,如果又有长寿基因,就能最大程度的享受生活。健康长寿是个体财富增长的绝密武器,有了它,又在正确的路上日拱一卒,必富无疑。

2、好资产:能够持续跑赢通胀且提升购买力的有生产力资产,比如农地和股权等。

现金只是获取财富的工具,不是财富本身。银行存款、货币基金、债券在内的类现金资产,表面安全,但事实上是法币时代少有的购买力不断减少、100%确定亏损的资产,而期待接盘侠的黄金、古董和收藏品等等是无生产力资产,也不值得持有。关于独立和尊严,芒格说:“空麻袋立不起来”,老唐说:“年纪越大,越没有人肯原谅你的穷。”

建议自己的钱自己管,为什么?因为股票是「逻辑推理和过往两百多年历史数据、经验证明,长期收益率最高的资产」,这类研究很多,比较权威和知名的研究成果,是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杰里米·J. 西格尔的经典著作《股市长线法宝》和伦敦商学院的研究成果《投资收益百年史》等。宽基指数基金类似沪深300这种股票型基金收益率长期(至少三五年)必然高于非股票型基金,而股票型主动基金的背后主要是一个个企业,所以选择股票型主动基金的难度不亚于自己挑选优质企业,基于不懂不做原则,自己的钱最好还是自己管理。

若资金量很小,或对投资理财不感兴趣,或弄不明白,或嫌麻烦,等等,那适合好好上班/工作,好好挣钱存钱,每个月拿出一部分现金,定时定额定投低费率宽基指数基金(只老老实实跟踪指数,不“增强”的被动基金),国内就是低费率的类似沪深300的指数基金,代表上市公司群体中相对优质的企业群体,背后的逻辑链是:沪深300指数基金的回报>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回报>全国所有企业的平均回报>名义GDP增长率>实际GDP增长率>长短期债券回报>现金及货币基金回报。至于为什么这个逻辑链条一定成立,推荐直接看书《价值投资实战手册》前31页。

也重点关注下2021年新指数沪深港500,可以考虑逐步替代沪深300。沪深300长期年化收益率约10%±2%,不需要能力圈也不用花时间,就能把大部分物质财富放在长期年化收益率最高的优质股权资产上,“先立足赢,再求大赢”。

唐朝老师说:10%以上年化收益率,是你我“有能力,也有责任”必须达到的收益率。不客气的说,如果从4%到12%这一步,你也不懂得去跨越,就只能说对人生不负责、对家庭不负责、或者干脆就是太懒或者太蠢。年化10%一点儿也不难,几乎可以说是唾手可得。困难在于,年化10%≠每年10%,后者属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。大部分人将两者搞混了,使出移山心力去追求后者,最终将唾手可得的前者也失去了。

如果对商业有兴趣,又对市场波动基本无感,可以尝试选择“合理价格购买优质企业”这条永无止境的学习之路,自建预计回报率优于指数基金的股票组合。如果短期内分析企业难度太大,次优选择是抄大师作业,边抄作业边学习,补足分析进度,逐步具备自己独立分析企业的能力。国内二级市场我个人选择跟随唐朝老师学习,我认为足够了,强烈推荐公众号「唐书房」。

芒格说:“好企业和差企业的区别在于,在好企业里,你会做出一个接一个的轻松决定,而差企业的决定常常是在不同的痛苦之间做选择。”购买好资产,心情也轻松愉快,只是要注意好资产也需要一个好价格,这是投资入门后的定性、定量分析进阶课。

人一生假设按照50年有效投资时间计算,1个单位的本金,在不同回报率(年化收益率)下的终值差异如下:


比如100万元本金,50年时间,年化收益5%是1147万元,10%是1.17亿元,相差超过1亿元。另外,并非只有期初一笔资金产生投资回报,可能不断有新资金追加,最终的终值差异更是大到难以想象。

如果钱都买了好资产,那消费怎么办?个人观点也是消费第一,投资第二。就是明明知道现在兜里的每个1万元,在三四十年后的购买力会增加超过100倍,需要用钱时,依然选择现在就消费。毕竟个人人生观是「享受生活,是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」。具体操作上,我会选择预留一两年生活费,其余三五年以上不用的闲钱投资优质企业,生活费不够或真要用钱时就“割”一点股权。比如第一套房子属于消费,是否买房因人而异,我个人会选择优先买房消费,买国内自己喜欢的城市、房贷压力相对轻松、交通方便的品牌好房,顺便用好国内这最低资金成本的房贷福利。提醒一下,国内房贷利率目前5%左右,想想沪深300「长期」年化约10%±2%的收益率。

除了房贷,尽量消灭其他债因为“让人生不如死的,不是贫穷,而是债务”。决定一个人财富水平的也是负债,负债是一个人最大的局限,因为负债是刚性的,人为了负债而努力存在,尽量避免被迫努力存在。

上班还是不上班?在一线城市还是回老家?我的思路也是永远比较、选择和放弃。如果只从资产角度考虑,比较同样时间和精力,哪个选择换来的好资产更多?现实更加复杂,要根据个人情况综合判断。

3、同路人:如果生活只是精明的积累资产,那多无聊和孤独。

富裕如股神巴菲特,目前身家约1000亿美元,也需要同路人结伴前行,除了家庭和查理·芒格之外,员工人数常年保持在大概25人(目前伯克希尔·哈撒韦市值约7000亿美元),另外还有千千万万认识或不认识的追随者同行。

巴菲特“跳着踢踏舞去上班”除了对投资的专注和热爱,也满足了他向更多人传教的欲望,他说愿意付钱得到这份传教的工作。《巴芒演义》写到,他(巴菲特)投入一生精力创造的巨额财富,本质上就一个价值,芒格这样形容它:“财富是个讲坛,财富值数字越大,代表讲坛越高,来听讲的人也就越多。”

“爱具体的人,而不是抽象的人”。无论资产多还是少,尽量和相互支持的家人、朋友和伙伴们一起前行,享受爱,享受幸福,享受这趟人生的旅程。不难发现,少数几个常打交道的周围人关系,尤其是打工时的上级,和家里的恋人/配偶,最影响自己每天的心情。努力待在真、善、美的环境里,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。大师们的建议是:

查理·芒格:找到好配偶的最佳方法是——让自己配得上因为好配偶可绝不是傻瓜。人生在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难题,非常棘手的难题。我认为有三点有助于应付这些困难:(1)期望别太高;(2)拥有幽默感;(3)让自己置身于朋友和家人的爱之中。最重要的是,要适应生活的变化。(作者注:「让自己配得上」这个思维方式,几乎适用于一切人生难题)

沃伦·巴菲特:成功就是你爱的人也真的爱你。投资自己。选择比自己优秀一点的另一半。选择崇拜的人作为标杆,与优秀的人为伍。只有和我们喜欢、赞赏而且信任的人合作,才能够长期合作愉快。

唐朝老师:你值得被信任,就会被信任。优秀的人,优秀的思考和行为习惯,会让他们有意无意地避开潜在的麻烦。投资者买下优秀企业后,往往并不需要再做什么,只要坐着享受优秀者努力的成果就好。同时,还可能不断接触优秀的人身边那些同样优秀的人和企业,毕竟“物以类聚、人以群分”。

0、自由:回想下本文开头,我理解的自由是「有的选,不用被迫在意,并且有能力约束自己的思考和言行」。

自由=能力/欲望能力越强,欲望适度,自由度越大。简单的欲望放纵就能获得,高级的欲望需要克制和自律才有资格享受,自律才能自由是对的。能力比欲望越大,越接近时间自由,而时间自由最大的好处,就是不用浪费生命「被迫在意」。

唐朝老师说:人生所有的努力,就是为了有得选,就是为了不断抬高自己的机会成本。我们的学习,研究和思考本质目的其实也是为了给自己,给自己所爱的人多一点选择的机会。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资格,也不应该去搞所谓“富有富的过法,穷有穷的过法”的自我麻痹。某些人把自己的不努力标榜为“顺其自然”。其实顺其自然指的是竭尽全力以后对结果的不强求,不是躺平投降混吃等死的无所谓。后者是对顺其自然四个字的侮辱。人生短短几十年,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轻言“富有富过法,穷有穷过法”,至少年轻的时候不应该。

我个人对“躺平投降混吃等死”的观点是:对身心健康危害极大,不建议选择这条路。有两大副作用,一是身体受不了,天天用电子设备看想看的电影电视剧短视频等内容,眼睛受不了,而且符合审美和知识品味的东西很快也就看完了,就算看不完也容易“审美疲劳”,如果又吃了不动,就会越来越胖,增加患病概率。二是心理受不了,就算不窝在家,到处闲逛,精神世界的孤独感若没有解决,物质世界的风景又大同小异,去哪都会缺点儿意思。虽然人生短短几十年,但每天清醒的时刻,难免感觉没有让自己(的时间)以幸福感更高的形态存在,无聊和遗憾的感觉会持续增加。哪怕财务和时间都自由了,也需要面对并解决这两大副作用。


四、做自己真正在意的少数事情


「自己真正在意」是指自己真的留意、介意、放在心上,比兴趣、爱好、喜欢和热爱更基础也更广泛,还包含理想、道德、责任和关系等等,非常个性化,能更准确表达我的意思,意味着自己「一定会做」,喜欢甚至热爱。「少数」意味着专注于极个别领域,注定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。

合起来可理解为「经过了比较、选择和放弃,把大量时间和精力,投入到极个别自己一定会做的事情上」。这可不是“痛苦”的生活,是相信、喜欢、专注、擅长、责任、理想和突破等等的不同比例结合,在价值感(意义感)提升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效率,避免尹烨说的「冗余信息充斥大脑,从此丧失独立思考」,自然会慢慢精通极个别狭小领域,创造价值顺便兑现价值。一旦在某个狭小领域变得专业,也会具备与其他横向领域交换价值的能力,增加体验生活的概率和维度。

如果觉得自己没能力、没天赋也没影响力,那更不能放弃自己在意的事,因为「自己真正在意」就是核心竞争力甚至是天赋。别人懒得干、不爱干、干的很痛苦,自己干起来没那么难,觉得有意思,甚至跟玩儿一样,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,那不要浪费了这个领域,这大概率就是自己的天赋所在。

我们也要理解,做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情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,支撑自己持续解决问题的热情和坚决「不退」的核心驱动力,是不断做到时的价值感(意义感),远超所有的不容易。

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长,取决于所有的决策质量。梁宁说「增长能力,就是持续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。」决策质量取决于信息质量和数量,质量更重要。用上面的方法,就会在「一定会做」的极少数领域,慢慢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,知道需要输入什么信息,什么是好的信息,怎么寻找高质量信息,从而持续提高判断能力,减少决策数量,提高决策质量,不断争取那「略好一点点」的结果。

也就是用自己精神世界的意愿,在物质世界的行动中创造价值,又反过来同时增加自己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,形成良性循环。

就算既没有兑现,也没有创造明显的价值,这辈子就这么过去了,那也做了自己真正在意的事很久很久,度过了「自我感觉」有价值(有意义)的一生,没有太大的遗憾。

唐朝老师说的这点我也很赞同:我始终相信,给别人创造了价值的人,不可能两手空空。

总结一下:

(1)目标:健康幸福,淋漓尽致。

(2)方法:做对的事,分清重点,日拱一卒。

(3)结果:在享受生活的同时,慢慢精通极个别狭小领域,创造价值顺便兑现价值。

(4)目标=方法=过程=结果=做自己真正在意的少数事情。

做自己真正在意的少数事情,我认为既是目标,也是方法,既是过程,也是结果,对每个人来说也有接近100%的确定性+可行性。

至于「自己真正在意」什么,在有的选和找到热爱之前,大概率也会改变几次,但它几乎是每个人生阶段可控的唯一变量也是治愈「时而迷茫」的良药。只能通过对自己诚实,综合自己的三观、认知、性格、经历、兴趣爱好、现实条件、好奇心和想象力等等去寻找和发现。每个个体都是独特、有灵性、有自我意识的,所有言行和作品都在忠实地表达自我

这里提供几个判断「自己真正在意」的方法:

(1)有钱没钱都想做:假设同一件事给你1000万亿人民币(足够的钱)和不给你一分钱,你都愿意做的是什么?不求回报也愿意付出的是什么事情?

(2)对比机会成本:假设有A和B两件事,选择做A就永远不能做B,你愿意放弃哪个?

(3)即刻拿到结果:假设此刻马上获得做这件事的结果,你还会继续做吗?

(4)只能做不能说:假设只能自己默默地做,永远不能告诉任何人,你还会继续做吗?

(5)所剩时日不多:假设人生只剩下10年时间,你会做哪些事?

(6)常有心流时刻:哪些事情让你经常进入忘记自我、忘记时间、噪音消失的心流时刻?(emmm…先排除刷短视频)

这些方法有助于寻找答案。如果暂时还没找到,那就做好手头事,积累筹码继续前进,勇敢点,不要停,不要急,不要等。

至此,「沙漏心得」聊完。


五、再聊聊人、时间和热爱


好像人们一直在追求更好更大更强?这没错,只是偶尔停下来想想:作为一个人,对自己而言什么是正确+适合的?

我根据维基百科整理了一下: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,太阳是太阳系的一颗恒星,太阳系属于银河系,银河系可能有1000亿颗行星,大约有1000亿~4000亿颗恒星,银河系只是众多「星系」之一,可观测宇宙中的「星系」数量至少20000亿个。宇指空间,宙指时间,宇宙可能为无限大,部分科学家认为现今宇宙只是众多宇宙之一。宇宙大爆炸理论主流模型推测宇宙年龄为137.99±0.21亿年,地球诞生于45.4亿年前,现代人类在约20万年前的东非大裂谷演化成形。

如果觉得这些数字太遥远,那感受下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时代,摘一段《巴芒演义》(2020年3月出版)原文:感谢这个时代。严谨的研究数据显示,按照可比价格计算,1979年中国人均真实收入仅仅与南宋时期持平,落后西欧人均水平约1000年。而从1980年至今的40年时间里,这个国家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奇迹。用40年时间走完西欧社会900多年的发展史,将人均真实收入从落后1000年变成仅仅落后几十年。我们生逢其时,或许很容易以为这一切都是正常和必然的。其实不是,它是无数奇迹和无数努力的结合物。身处其中,除了感叹幸运之外,必须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。

稍微对比感受一下就知道:自己极其渺小,时间真的宝贵。真心应该每天坚持做/且只做:正确且适合自己、自己真正在意的少数事情。

我很喜欢「说刑法的罗翔老师」这种宿命感:所以人生就很多的一些,特殊的一些时间节点,你只能把它归结于命运。于是你就仔细去回想,去回想你这一生中,所遇到的很多的经历,很多重要时刻。你才恍然大悟,原来你就是一个很渺小的人。若非命运的庇护,你早就没了。你所有的梦想,你所有对人生远大的一些规划,都是烟消云散,都只是一个笑话。

很喜欢电影《阳光小美女》的平淡与热烈:爸爸最后没有成功,哥哥没能成为飞行员,爷爷最后没有复活,叔叔没有跟恋人复合,奥利芙也没拿到名次。但是一切都很好,一切都好得不得了。Life is one f**king beauty contest after another……F**k that……You do what you love and f**k the rest! 生活就是一连串选美比赛,去他丫的!做你热爱的事,其他的都滚蛋!

我也很喜欢本文封面电影《芬奇Finch》中的生命力:在世界末日后的地球上,一个为保护造物主的爱犬而生的机器人,学习生活、信任、友谊以及作为人类意味着什么。推荐阅读豆瓣「有用」最多的那篇影评《好像只讲了个简单的故事,又好像什么都讲了》。


期待韩寒新电影《四海》,预告中沈腾说:“你问我绝招,绝招只有两个字,「奉献」,把你的全部,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。”本片献给所有仍然心存热爱的人。

《功夫熊猫》里乌龟大师的名言:Yesterday is history. Tomorrow is a mystery. But today is a gift. That is why it’s called the present! 昨天已经成为历史,明天依然是一个谜团,只有今天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,这也是为什么礼物和现在是同一个词(英文present 同时具有现在和礼物的含义)。

今天是礼物,怎么过好今天?一个人最多也只是三万多天的「一日三餐,夜眠六尺」,长期来看都会尘归尘土归土。我个人认为“名”和“权”只是一场云烟,不值得追求,“利”也买不来时间和真爱,适度追求即可。财富无穷而时间有限。用好「时间」这个「唯一的货币」,认识自己爱自己,做自己真正在意的少数事情,随时随地享受此时此刻的自由幸福,就过好了每一个今天。

每个人境遇不同,就算没有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,没有发现所爱,什么都没做到,永远给自己留一个底线方案:活着。想想本文开头的核心观点「只要不违法犯罪,注意安全,这辈子想怎么活就怎么活。」真是巧了,刚好最近重温我很喜欢的动漫《EVA新世纪福音战士》(1995年版),在第20集第18分钟,碇真嗣他爸问:第二次冲击过后,这孩子能在这个地狱中活下去吗?妈妈说:只要一心想要活下去,无论哪里都会是天堂,只要能活着,还怕没有机会得到幸福吗?

千金难买我乐意,努力把生活过成游乐园,一起玩得开心!

道理很简单,做到不容易。但值得做的事,就算做得不怎么样,也值得一直做,做很久很久,对吧?

先立足不败,再追求大胜。祝朋友们「做自己真正在意的少数事情」,也祝朋友们有能力继续缩小范围,更进一步:陪自己喜欢的人,做自己热爱的事,直到永远。


连休一周
2022年1月22日于北京

---------------------

写完收工!哎呦,不错哦,有点东西。

本文涉及话题大内容多,纯粹个人看法,水平有限,朋友们保持独立思考。正如唐朝老师说的:你的眼睛你的脑,你思考,你判断,你选择,你享受/或你承受

欢迎「一键三连」,点赞、转发和赞赏无论观点是否相似,欢迎友好交流。如果本文对你有点帮助,希望你会分享给在意的人,或许对他们也有点帮助。

顺手推荐个小工具: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连休一周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